電極布置技巧
電極類型選擇
根據試樣形狀和測試標準選擇電極類型:
球形-平板電極:適用于板材類試樣(如100mm×100mm×3mm),Φ6.4mm球形電極與試樣接觸壓力控制在(0.8±0.1)N,確保電場均勻分布。
柱狀電極:對于薄膜或纖維材料,采用銅柱電極(直徑20mm),外層包裹2mm厚陶瓷介質,增強耐高溫、耐高壓性能,同時減少電部放電效應。
安全間距:高壓電極與試驗箱壁距離需滿足安全標準(如100kV設備≥270mm),試驗時人員與設備保持1.2m以上距離,避免電弧擊穿風險。
接觸壓力控制
使用專用夾具固定電極,確保與試樣表面緊密貼合,避免空氣間隙??諝忾g隙會導致局部電場畸變,使擊穿電壓測試值偏低。例如,球形電極接觸壓力需精確至0.8N,可通過壓力傳感器校準。
試樣預處理技巧
清潔與干燥
清潔:用綢布蘸取無腐蝕性溶劑(如乙醇)擦拭試樣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塵等雜質,防止局部導電通道形成。
干燥:對于吸濕性材料(如聚合物),在80℃下干燥24小時,然后在標準環境(溫度23±2℃,濕度50±5%)中冷卻至室溫,消除水分對絕緣性能的影響。水分會降低材料擊穿電壓,例如,未干燥的聚乙烯試樣擊穿電壓可能下降30%。
尺寸與形狀控制
厚度均勻性:試樣厚度需符合測試標準(如0.1-5mm),誤差控制在±0.1mm以內。厚度不均會導致電場集中,影響結果準確性。
邊緣處理:切割試樣時保證邊緣光滑,去除毛刺和裂紋。對于板材類試樣,建議采用激光切割或砂紙打磨,減少局部放電風險。
形狀規則性:優先選擇圓形或方形試樣,避免不規則形狀導致電場畸變。例如,圓形試樣在電極邊緣處的電場分布相對均勻,測試結果更穩定。